期刊简介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是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技术刊物。本刊主要介绍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交流临床诊疗经验,探索中医现代化思路和方法,报道中药、民族药研制动态,宣传中医药政策法规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力求适合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级各类人员阅读。对于基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民族医临床工作者,更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坚持以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交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临床诊疗经验和科研成果,为促进云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发展云南经济,为加强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服务。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云南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3-1120/R

邮发代号: 64-1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云南

出版地区 云南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杂志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云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2349
  • 国内刊号:53-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年第2期文章
  • 余甘子中没食子酸等活性成分在自然储藏时的变化及分析

    目的对云南澜沧江、金沙江、元江流域的7个县同时采集的余甘子进行统一存放后没食子酸、维生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成分进行测定及比较.方法将余甘子果榨汁,应用紫外分光法、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维生素C含量及SOD活性.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7个采集点的余甘子所含的没食子酸明显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多数降低,其中没食子酸含量变化为显著.结论没食子酸含量变化可作......

    作者:范源;赵江盛;徐志平;张建博;林青 刊期: 2014- 02

  • 中医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多为其他病变反应将胰腺内胰酶激活从而致使胰腺出现水肿、出血、消化、坏死等自发性炎症病变[1-2].症状多为持续地呕吐、恶心、发热、上腹疼痛、血液中胰酶检测结果升高等.当前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主要以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据近年临床报道中医对中、轻、重度患者的治疗效果好、稳定,西医手术对极重症患者治疗起效快、有效,但易出现并发症,中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将成为必然趋势.......

    作者:景云玲;黄屏 刊期: 2014- 02

  • 针灸减肥取穴方法的临床概况研究

    本文对针灸减肥在取穴方法上的临床近况进行概述,认为针灸减肥在取穴方法上的研究期待新的理论基础及实验技术方法的突破.今后针灸治疗肥胖症的证型需规范化,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取穴方法,每种证型均筛选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佳取穴方案;同时应重视针灸减肥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特别加强对针灸减肥取穴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深入探讨穴位组合及优化等敏感问题.......

    作者:姜银平 刊期: 2014- 02

  •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概述

    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二节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通过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将内镜下慢性胃炎分成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3大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根据病变分布,可再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以胃窦为主或全胃炎以胃体为主[2-3].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

    作者:许杰峰;钱静燕;黄文巍 刊期: 2014- 02

  •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疼痛一般呈痉挛性,有时伴有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腰腿痛等症状.祖国医学则认为原发性痛经的产生与气滞、寒凝、血瘀、痰阻、体虚及情志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我国妇女中痛经的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重度痛经的发生率为13.55%[1].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毫针、艾灸、温针灸及针药结合等方......

    作者:杨定芳 刊期: 2014- 02

  • 中医治疗血瘀型崩漏研究进展

    《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提出“阴虚阳博谓之崩”,《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早提出“漏下”之名.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是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症,西医学中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中医崩漏范畴.中医学将崩漏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脾虚、肾虚、血热、血瘀4种.中医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许多医家着重对血瘀型崩漏进行了研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血瘀型崩漏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利 刊期: 2014- 02

  • 综合疗法治疗腘肌损伤40例临床观察

    腘肌,斜位于胭窝底部,起自于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上缘,止于胫骨后侧的三角区域.与前交叉韧带一同防止股骨向前移位.主要受胫神经支配,膝关节病变中约有20%伴有胭肌损伤.多见于中老年人,并愈成年轻化趋势[1].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也有一定疗效,但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近年来本院推拿科采用竹罐、推拿手法、针刀中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在短期内可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耀巍;杨皓月;杨璐;廉安琪 刊期: 2014- 02

  • 针刺透穴配合理疗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疗效观察

    笔者运用针刺透穴配合五官超短波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并与30例传统针刺治疗组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门诊及住院患者共90例,其中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小16岁,大70岁,平均38.9岁,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发病在左侧者25例,病发在右侧者35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小15岁,大73岁,平均39.8岁,病程均......

    作者:邬宗祥 刊期: 2014- 02

  • 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变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及工作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电脑的普及,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复杂,变化多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该病5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梅惠 刊期: 2014- 02

  • 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针灸取穴双侧风池、双侧肩井、双侧翳风、双侧风府、大椎、等穴,先针刺,配合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总有效率达96.9%,较单纯针刺治疗(有效率为5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灸诸穴配合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代谢,舒筋利节松解粘连,改善颈项部......

    作者:罗川 刊期: 201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