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是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技术刊物。本刊主要介绍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交流临床诊疗经验,探索中医现代化思路和方法,报道中药、民族药研制动态,宣传中医药政策法规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力求适合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级各类人员阅读。对于基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民族医临床工作者,更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坚持以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交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临床诊疗经验和科研成果,为促进云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发展云南经济,为加强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服务。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云南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3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3-1120/R

邮发代号: 64-1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云南

出版地区 云南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杂志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云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2349
  • 国内刊号:53-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年第1期文章
  • 通乳汤治疗产后气血亏虚缺乳56例

    笔者用自拟通乳汤治疗产后气血亏虚缺乳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庆华 刊期: 2001- 01

  • 益气活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中柩性眩晕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科以益气活血法为治则,治疗本病40例,临床获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马次欣 刊期: 2001- 01

  • 固脱汤配合三子汤薰洗治疗阴挺下脱100例疗效观察

    本文报道1986~1996年笔者采用自拟固脱汤配合三子汤薰洗治疗阴挺下脱100例,治愈率84%,对照组治愈62%,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作者:陈珍治 刊期: 2001- 01

  • 中药熏洗加练功法治疗50例关节纤维强直的体会

    关节纤维强直是关节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的严重后遗症之一,处理不当将会造成终身残废.我科自1986年以来采用中药熏洗软化瘢痕,配合练功使强直的关节松驰到大范围.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玉富 刊期: 2001- 01

  • 浅淡傣医用解药的特点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傣族传统医药是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在与自然界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丰富多彩的诊疗治病经验和方药.傣族人民能够繁衍不衰,正是有了自己的医药,沿用至今得到不断发展.......

    作者:玉波罕 刊期: 2001- 01

  • 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及预防

    中药已有数千年的临床使用史,不仅在我国应用广泛,而且被世界认可,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医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不少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等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中药学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杭传珍;刘东义 刊期: 2001- 01

  • 中药治疗附件炎48例

    我科在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民治48例附件炎病人,其中:23例采用中药内服及外治治疗,25例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作者:蔡碧波;周映华;游正红 刊期: 2001- 01

  • 苦参合剂预防隐孢子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苦参合剂对隐孢子虫(CPS)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CPS感染模型,实验第1~17天给动物口饲苦参合剂和地塞米松,第8天接种隐孢子虫卵囊(CSO),接种后观察9天,结果3ml/(kg·d)苦参合剂组粪排隐孢子虫卵囊密度分和肠道CPS感染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用地塞米松)(P<0.04),而15ml/(kg·d)组无上述效果.结论3ml/(kg·d)苦参合剂对CPS感染有预防作用.......

    作者:史长松;任爱巧;姚福宝;陈有贵 刊期: 2001- 01

  •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出《伤寒论》,为治疗寒邪外束、阳气内虚,少阴病的代表之一.兹将个人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多种病证的体会,略述如下.......

    作者:李平 刊期: 2001- 01

  • 《伤寒杂病论》病名诊断特色

    系统阐述了的多数病名,并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它对病名诊断还采用了辨病与辨证结合,动态观察以及鉴别辨病的方法,使许多病名沿用至今,指导中医临床实践.这些认识对于规范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加强中医教学、统计均值得借鉴.......

    作者:杨永龙 刊期: 2001- 01